2024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20强正式揭晓:
首次入围2支中国大陆赛区团队,向世界展现年轻原创力量
2024年10月16号
-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脑卒中发病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今年,入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20强名单的两支中国大陆团队均聚焦于脑卒中康复领域,针对脑卒中后患者日常面临的吞咽障碍、神经损伤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
除医疗健康领域外,2024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20强的作品还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安全防护等领域,展现年轻一代发明家们对全球性难题的洞察,以及利用创新科技改变世界的发明家精神。
今天,2024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20强名单正式公布。由14位全球顶尖戴森工程师重重筛选出的入围作品涉及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生动展示了年轻一代发明家们的原创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大陆赛区首次有两支团队同时挺进国际二十强。他们分别是 CO-JUMP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以及Dysphagia Dynamics咽韵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平台。两支队伍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发病率日渐升高的脑卒中患者人群,凭借对脑卒中康复痛点的深刻理解,创新思维与多元技术的巧妙结合,为患者带来创新的康复解决方案,从全球29个赛区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戴森设计大奖是一项国际性的设计与工程大奖,旨在嘉奖、鼓励和启发新一代的设计工程师为全球性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大奖每年面向所有工程专业或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和新近毕业生开放征集,并为他们提供国际的展示平台以及丰厚的奖金支持。自2005年戴森设计大奖创立以来,已经向来自世界各地超400位历届获奖选手颁发超100万英镑奖金,为他们的项目迭代和商业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2016年进入中国以来,戴森设计大奖见证了本土新一代科创人才的原创力量,迄今已激励了超过2万名中国大学生为全球性难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此次两支中国大陆团队入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20强,既是对本土设计创新能力的高度肯定,也是中国大陆赛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接下来,中国大陆赛区的两支入围队伍将代表本土原创新势力继续角逐国际冠军,胜者将获得3万英镑奖金,最终结果将于11月16日揭晓。
便携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实现高效安全居家康复
此次跻身国际20强的CO-JUMP软体康复手套是一款兼具自适应性、顺应性及高安全性的软体康复手套,适用于术后、脑卒中等神经损伤引起的手部功能障碍患者,实现高效且安全的居家康复。发明团队由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李元靖、钱青云、虞添麟、关顺梓、韦一、李俊楷、詹菁七人组成。
CO-JUMP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团队负责人李元靖
在项目初期,CO-JUMP团队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我国居民脑卒中发病率日渐增加,许多脑卒中后患者因为神经损伤所引起的手部功能障碍无法正常生活。与此同时,在相继走访了多家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及神经外科,与医生及患者展开了深度交流后,团队进一步了解到,当前市场上现有的手部功能康复设备普遍存在价格高、体积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损伤的问题。面对这些切实的患者需求、设计痛点,CO-JUMP团队深入学习软体机器人技术,研究不同驱动方法的优缺点,并不断改善患者的实际穿戴体验。经过多轮原型机测试和迭代,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兼顾性能和使用体验,同时能够与线下康复医院共享医疗资源,实现居家康复需求的CO-JUMP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
研发过程中的CO-JUMP
穿戴式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平台,开启低成本康复新模式
由上海交通大学的朱兆鹏、何琦、印楠设计的Dysphagia Dynamics咽韵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平台也成功上榜国际20强。该发明关注到了脑卒中所引发的吞咽障碍病例,能够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精准评估与家庭康复训练方案。
Dysphagia Dynamics咽韵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平台
在发明咽韵前,朱兆鹏、何琦和印楠三人已经围绕脑卒中患者开展了多个研究课题,并由此观察到许多患者因为吞咽障碍而无法正常进食、喝水。于是,他们开始对市场上现有的吞咽障碍评估方法进行调研,发现存在时间成本高、价格昂贵、临床使用率低,以及容易造成患者不适等问题。因此,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咽韵团队在保证器械疗效的同时,更是将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经过反复的患者测试和大量的数据收集,咽韵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平台成功问世,该发明包含颈部可穿戴硬件和配套软件,相比传统治疗方式更加高效、经济、更具依从性,可穿戴的设计也提升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Dysphagia Dynamics咽韵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平台团队成员印楠(左)、朱兆鹏(右)
据朱兆鹏介绍,目前咽韵已完成小范围的用户测试。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扩大测试范围,并持续优化产品。期待能够借力戴森设计大奖这一平台所获得的媒体曝光及奖金,加速发明成果的落地。
2024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20强作品 – 中国大陆赛区(按作品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作品名称 |
解决方案 |
发明家 |
国家及地区 |
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 |
一款基于人体工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中风康复手套。 |
李元靖、钱青云、虞添麟、关顺梓、韦一、李俊楷、詹菁 |
中国大陆 |
咽韵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平台 |
便携式无创吞咽障碍评估、监测与康复训练平台。 |
朱兆鹏、何琦、印楠 |
中国大陆 |
其它国际20强作品一览(按作品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作品名称 |
解决方案 |
发明家 |
国家及地区 |
冷却装置 |
安全帽冷却装置,能够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降温效果。 |
Yu To Mak, Ze Fu Jeff Li, Jing Hymn Joseph Wong |
中国香港 |
无线电探空仪 |
可以重复利用的无线电探空仪,该设备可以在完成气象测量任务后安全返回。 |
Shane Kyi Hla Win, Danial Sufiyan Bin Shaiful |
新加坡 |
冷却装置 |
便携式化疗后头皮冷却装置。 |
Olivia Humphreys |
爱尔兰 |
医疗多功能工具 |
医疗领域的多功能工具,用于安全移除压盖密封盖和破碎安瓿瓶。 |
Jack Pugh |
新西兰 |
自适应鼠标 |
适用于手部发育不全用户的自适应鼠标。 |
Jonathan Lopez Calderon, Raúl Hernandez, María de Lourdes Zaldívar Martínez |
墨西哥 |
导管系统 |
适用于手部灵活度低或坐轮椅用户的导管系统。 |
Philipp Niechoj |
奥地利 |
飞行耳压平衡器 |
可调节飞行中的耳压变化、缓解耳部不适的产品。 |
Yi-Shan Zheng, Wen-Yeh Hsaio-Lin |
中国台湾 |
X光检查工具 |
旨在乳腺癌筛查过程中提升舒适度的乳腺X光摄影传感器。 |
Luke Goh |
新加坡 |
气道通畅疗法训练套件 |
为患有囊性纤维化的青少年设计的气道通畅疗法训练套件。 |
Yuchen Lan |
瑞典 |
眼底照相机 |
便携、经济的智能手机辅助眼底检查解决方案。 |
Houssam Hammoud, Mohammad Yaman Al Aref, Mohamad Hammoud, Mayar Jabouli, Wessam Shehieb |
阿联酋 |
非电动制氧机 |
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非电动制氧机。 |
Kyeongho Park, Jiwon Lee, Jiwon Kim, Yeohyun Jung, Seung-Jun Lee |
韩国 |
可穿戴生物医学设备 |
可穿戴生物医学设备,可帮助腿部功能丧失的帕金森病患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
Jonathan Fisher |
英国 |
RFID服装标签 |
可回收的纸质RFID服装标签。 |
Adonis Christodoulou, Barna Soma Biro, Chloe So |
英国 |
早期野火探测系统 |
生物材料制成的早期野火探测系统。 |
Richard Alexandre, Karina Gunadi, Blake Goodwyn, Tanghao Yu |
英国 |
塑料回收系统 |
经济实惠的塑料回收系统。 |
Johannes Kastner |
德国 |
吸音板 |
由碎纺织废料制成的吸音板。 |
Sze Yek |
澳大利亚 |
降温安全帽 |
用于产生气流以达到降温效果的建筑安全帽。 |
Youngki Kim, Jisu Kim, HyeonJun So, Seunghun Jeong |
韩国 |
生态过滤器 |
控制水体蓝绿藻过度繁殖的生态过滤装置。 |
Anton Vervoort |
比利时 |
关于戴森设计大奖
大奖宗旨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可以是困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小麻烦,也可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难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方案需要切实有效并展现巧妙的设计构思。
流程
参赛作品首先在国家或地区范围接受外部评委小组的评选。所涉及的各国家或地区评选出区域赛区冠军、亚军和季军。由戴森工程师组成的评审团将从这些优秀设计方案中评选出20件作品,再将国际20强递交詹姆斯·戴森爵士评审,最终从中遴选出国际大奖冠军、亚军和可持续发展奖得主。
奖金
由詹姆斯·戴森爵士选出的国际大奖冠军,可获得奖金30,000英镑(约合27.7万元人民币)。
每位国家或地区冠军可获得5,000英镑(约合4.6万元人民币)。
往届获奖者
- 2023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冠军– The Golden Capsule (South Korea)
一款适用于灾难救援的、无需医护人员手持的静脉注射设备,由韩国弘益大学的学生团队发明。 - 2023年可持续发展奖– E-COATING (中国香港)
由回收玻璃制成的环保型降温涂料,可有效降低建筑内温度,以达到减少空调耗电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发明。 - 2022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冠军– Smart HEAL(波兰)
一种用于伤口敷料的智能传感器,通过测量其 pH 值来评估伤口的愈合情况,由波兰华沙技术大学的学生设计。 - 2022年可持续发展奖– Polyformer (加拿大)
一种低成本生产 3D 打印材料的塑料回收机器,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学生设计。